媒体中心

《明報專訊》未來城市:疫下自救 老字號揸緊宗旨守招牌 - 雞仔嘜
报导/刊物2022-06-26

移民潮+封關 意外拓海外客源

於1953年成立的雞仔嘜目前有20間門市,由於近年的移民潮和香港封關,英國、加拿大和澳洲等地訂單見增加,無意中拓展海外客源,「我們優勢是歷史悠久,如果全新品牌要到海外好吃力,但現在搬離香港的客人都認識我們,做的是定期聯繫,讓他們不要忘記我們」。總監譚天逸說。至於香港市場,她指港人始終鍾情實體舖,疫情期間他們在荃灣沙嘴道開了新店,另有分店也搬到街舖。雞仔嘜有九成客人來自本地,但部分地段過往也得益於旅客帶旺人流。「尤其是屯門、上水、沙田,疫情後發現到有些大單少了,才想到應該是旅客大量購入。疫情前沒去留意,但之後通關後,會開始主動關心和留下他們的聯絡方法。」她利用這段時間研究顧客行為,檢討品牌的強項和弱項。例如發現學校停課會令生意額下跌,因為家長習慣在新學年和轉季替子女購置新內衣,加上在家上網課,內衣較少替換。「以往我們比較被動,現在要多角度去介紹產品和提醒是時候來購置新內衣,再加上不同推廣。」


因應疫情推新商品

考慮到租約和留住客戶,譚天逸說沒想過停業,但就盡用舖位空間,因應疫情增加商品,例如不含酒精的消毒乳液、皮膚敏感適用的保濕霜等。她和同事會聯繫品牌或分銷商,細閱認證和檢測報告,再經試用才放在門市。「有些人覺得我們賣的清潔用品不關事,但這些都為顧及家人、家庭主婦的需要,方向好一致。」他們下個月會於太平山街辦展覽,希望接觸更多年輕媽媽,「大家記得的雞仔嘜可能是小時候穿的保暖內衣,想用這機會告訴香港人我們有其他產品,例如適合皮膚敏感人士穿著的棉質內衣,以及我們的品質監管和用料是怎樣的」。


外界以為老品牌抱殘守缺,但有時它們是礙於成本和風險,難以踏出第一步。雞仔嘜去年參加了第一屆的「ReMIX品牌與設計師配對計劃」,得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「創意香港」贊助, 與3個年輕設計師合作,構思和製造了新產品原型(prototype),「這些產品暫時沒有在我們門市見到,因為客群不同,但ReMIX當時把產品放在LOG-ON、中環街市、PMQ和D2 Place等地方,幫我們接觸新客」。過往政府有資助品牌拓展澳門或海外市場,但針對本地市場的,她說除了展覽外不算多,故希望有更多像ReMIX的計劃,「尤其是現在的困難時期,我們不會有預算去試新產品,如果多些同類資助,可以鼓勵老品牌跳出框框,又幫到年輕設計師」。


【香港老品牌篇】

文 . 梁雅婷

{ 美術 } 張欲琪

{ 編輯 } 王翠麗